1 號課堂:自由業可以多自由? 零工經濟與零工科技 (上)

1 號課堂:自由業可以多自由? 零工經濟與零工科技 (上)

Podcast 2020 / 03 / 25

1號課堂:自由業可以多自由? 零工經濟與零工科技 (上)
點我!王琍瑩律師親自獻聲講解!

大家好!我是王琍瑩律師。你今天 UberEats 了嗎?你有沒有覺得,今天我們過日子的方式,跟十年、二十年前很不一樣了呢?

1997 年 Google 搜尋引擎正式上線,可能還不是那麼好用,內容創作者還會抗議 Google 侵害著作權。今天,「google」變成一個小寫的動詞,每一個內容創作者、產品供應商、服務提供者,反而都想盡辦法要讓閱聽人可以「google」到自己。

世界上第一支智慧型手機 iPhone 誕生是在 2007 年,當時我人在芝加哥的西北大學攻讀碩士,親眼見證半夜 Apple Store 門口大排長龍的景象。隔年 HTC 也出產第一支 Android 手機,此後,就是從 Internet (網際網路) 邁向 Mobile Internet (行動網路) 的時代了。

現在,拿起旁邊的手機,看看畫面上十幾個、甚至幾十個 App (應用程式),如果請你選一個刪掉,你會選哪一個?我自己看了一下,叫車、訂餐、購物、聽歌、追劇、讀書、工作、交友、曬娃、買票、轉帳⋯⋯我是通通都捨不得刪除啊!好像我的食衣住行娛樂,全部都在這些 App 裡了。甚至,愈來愈多的網路平台,希望把這些食衣住行娛樂,全部收納在自己的單一入口網站、或是 Super App (超級應用程式),對平台來說,精準的數據和流暢的通路,一旦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所向無敵了。後續的課程,當我們聊到大型平台的生態系和數據壟斷問題,會有更多案例跟你分享。

在這堂課裡,我想特別提到 GoJek,這個在印尼大雅加達地區,幾乎每個人手機裡都有安裝的應用程式。GoJek 是以 Ride-Hailing Service(叫車服務)起家的,你可以想像它是「印尼本土機車版的 Uber」。但是它打從第一天就不是只想著叫車服務而已,在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下,從叫車服務開始,GoJek 可以深入認識每一位用戶的日常需求,進一步提供各式各樣的 On-Demand Services (隨選服務、或是翻譯為按需服務),到今天為止,GoJek 旗下的服務,我唸給你們聽,大概會花掉十分鐘,包括:GoRide、GoCar、GoSend、GoBox 這些你能聽得出來就是送人或送貨,然後 GoFood、GoMed、GoMart 就是訂餐、取藥、代購雜貨,還有GoBill、GoPoints 這些線上支付,還有 GoMassage、GoClean、GoAuto、GoGlam、GoFix、GoLaundry 這些是什麼你聽得出來嗎?是的,就是到府按摩、到府清潔、到府洗車,到府美髮美甲、到府修冷氣、到府收送洗衣,最後,GoJek 還想跨足娛樂事業,推出 GoTix 和 GoPlay,就是購票和追劇的服務。

我還沒有全部念完,但是很驚人,對嗎?你要說 GoJek 是什麼公司?屬於什麼產業?還真的不容易。從這個角度看來,大概也不難理解為什麼 Uber 一直堅持自己是資訊服務平台,不是計程車客運服務業,因為在 GoJek 和 Uber 他們心中,有自己的數據和通路,賣什麼都可以。

回到今天的主題,零工經濟 (Gig Economy) 與零工科技 (GigTech)。剛剛這些「打零工」的例子、以及後期衍生的「勞動派遣」模式,早就存在我們生活當中,工作的本質跟以前沒有太大不同,但是因為平台善用數據與新興科技協助供需雙方媒合,一方面為需求端帶來便利、一方面也為供給端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同時因為網路效應,讓這樣的商業模式迅速擴散,成為一種新的經濟型態。所以,如果要問傳統的「打零工」,憑什麼到了今天就有一個酷炫的名字「零工經濟」,以及為什麼人們開始接納所謂「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 有效運用閒置資源的思維,主要原因,就在於網路新興科技的發展。

既然這樣的改變是不可逆的,到底我們今天的工作,已經受到怎樣的影響,而未來的工作,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傳統上,我們說的工作,指的大概就是 Full-Time Job (全職工作),無論士、農、工、商,都是要花上休息以外的全部時間來投入、以取得主要收入來源的一種工作模式。但是除了全職工作以外,我們也看到還有其他各式各樣提供勞務的工作型態,只是勞動法跟民法不同,民法強調「私法自治」、「契約自由」,而勞動法是公法,不是私人之間說了算,而是由國家公權力介入,以保障經濟上弱勢的勞工,因此,在所有構成「勞務提供」的民事契約關係當中,勞動法只關注雇主和勞工之間的「僱傭關係」。

即便是僱傭關係,不同國家的定義也有所差異。像是日本最廣為人知的「終身雇用制」,勞工對企業忠心耿耿,企業也對勞工不離不棄,我們都在漫畫中見證了「課長島耕作」在同一個企業一路升到部長、取締役、社長、再成為會長,也在日劇像是「半澤直樹」看到類似的職場文化。臺灣早期文化上也強調勞工忠誠度,法律上則嚴格限制雇主片面解僱勞工的事由。這是我們比較習慣的理解,但並不是全世界通用的認知。

例如,美國許多州的法律都有「Employment at Will」的觀念,「At Will」是「任意」的意思,就是說,回歸「契約自由」的想法,如果這個僱傭關係不是約定幾年之後會到期的,而是一種「不定期」的契約,那麼原則上,只要踐行一定的通知程序,無論雇主或勞工都可以片面終止僱傭關係。

欸,不是要討論未來的工作嗎?幹嘛一直講傳統的工作啊?因為這個前提的理解相當重要。在傳統「僱傭」與「非僱傭」的二分法當中,對於「僱傭關係」的執著程度,相對會影響法令賦予「非僱傭關係」的空間與限制。很明顯的,在這一點上,臺灣人和美國人看事情的角度就是不一樣的。

在臺灣,你大概很常聽到政府或學者引用 2016 年大法官釋字第 740 號 ,對於勞動法上的僱傭關係,主要針對「人格從屬性」和「經濟從屬性」來判斷,簡單來說,大法官認為這個案子當中的保險業務員,可以自己決定拉保險的時間、地點、方式,保險公司並沒有嚴格的指揮監督,所以在「人格上」個人並不從屬於公司,另一方面,保險業務員沒有保障底薪、也沒有業績要求,業績如果不好是自己要承擔,就好像自己當老闆一樣,所以在「經濟上」也並不從屬於公司,因此不構成僱傭關係,不受勞動法的規範。這個是臺灣目前主流的實務判斷標準,接下來我們也看看零工經濟相當興盛的美國,這幾年來的一些規範演變。

美國近期最著名的案例就是 2018 年加州最高法院在「Dynamex」這個案子當中,把下級法院的「ABC Test」相關見解梳理了一番。什麼是「ABC Test」呢?你可以這樣理解,美國法院判斷僱傭關係的方式,跟臺灣實務是相反的,在臺灣,如果勞工要主張受到勞動法的保護,是勞工要先舉證,因為一旦落入僱傭關係,就是一輩子的承諾,所以把舉證的責任放在勞工這邊。在美國,因為有「Employment at Will」任意終止、好聚好散的觀念,所以通常預設勞務關係為僱傭關係,雇主如果否認,就要由雇主來舉證,而法院認為雇主至少要舉證 A、B、C 三件事,缺一不可,所以稱作「ABC Test」。

第一件事,一樣是檢討雇主的指揮監督權限,第二件事,是要判斷這項勞務的提供是否屬於雇主的日常業務,第三件事,要看勞工是否經常從事類似這樣的獨立業務。其中第二點,要求這項工作必須「不屬於」雇主的日常業務,才有機會排除勞動法的適用,其實是備受爭議的。它的本意似乎是想讓零工經濟的工作者儘可能落入僱傭關係加以保護,但可以想見平台仍然會主張是資訊服務提供者,日常業務是「資訊服務」,而不是「外送餐點」,問題依舊存在;同時,這樣的定義也可能導致許多錯誤歸類,所以反而必須把律師、會計師、建築師等等各種不同情況,一個一個挑出來,然後說「這些都是例外」。

有趣的是,「ABC Test」不只一種版本,加州因為是許多零工經濟的發源地,所以加州版本受到全美國、甚至全球關注,但其實早在 2015 年,紐澤西州最高法院也有一個著名的 「Sleepy’s 案」,同樣針對「ABC Test」加以闡述,我自己覺得寫得比較好,因為相較於加州版本,紐澤西州的「ABC Test」第二點較為寬鬆,不用限於「雇主日常業務以外的業務」,如果是「在雇主辦公場所以外提供勞務」,也可以作為「非僱傭關係」的證明,似乎更為符合現實狀況。

偏偏在 2019 年 9 月的時候,加州議會便以加州最高法院的判決 (就是比較嚴格的「ABC Test」) 做為依據,通過第五號法案 (California Assembly Bill 5;簡稱 AB-5),預計 2020 年正式施行,同時間紐澤西州也開始推動立法,並且草案竟然就是參考加州 AB-5 的文字,反而不是採用自家法院比較符合現實的判決文字。目前這兩個法案都受到遊說團體的阻力,我也不知道在你收聽課程的時候,劇情會演變到哪裡,不過文字稿都有提供相關判決和法案的連結,歡迎在課程結束之後,進一步研究,也和我分享你的觀察喔!

這次我們聊了好多法律的東西,好燒腦,先休息一下,不過這個議題攸關我們自己、甚至是我們下一代,未來的工作模式和權利義務,下一集要再繼續討論喔!在休息之前,我想先丟個問題給你,剛剛我們說過,在所有「勞務提供」的法律關係當中,勞動法作為公法,只關心「僱傭關係」。那除了僱傭關係,民法上還有哪些關於「勞務提供」的民事契約呢?想一想,我們下次聊喔!

其他課程單元包括:
00 說在前面:數位科技的前世今生
01 人工智慧好棒棒還是好怕怕? – 好 AI 與壞 AI
02 聽 AI 在唱歌 - 數位內容與著作權
03 你的網路銀行夠「純」嗎?- 純網銀與開放銀行
04 看不見卻一定用得著 - 區塊鏈與加密貨幣
05 孫悟空的 72 個分身 - 數位身分
06 臉書的超級央行夢 - Libra 加密貨幣生態系
08 斜槓人生適合你嗎? - 零工經濟與零工科技 (下)
09 數位公民的新挑戰 - 假新聞與媒體識讀
10 楚門的世界真人版?- 5G 、智慧城市與數位轉型
11 數據打造出的是神人還是狂人?- 數位經濟與數據壟斷
12 獨角獸的產地 - 數位國家愛沙尼亞 (上)
13 成功故事的背後 - 數位國家愛沙尼亞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