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號課堂:臉書的超級央行夢 - Libra 加密貨幣生態系
點我!王琍瑩律師親自獻聲講解!
大家好,我是王琍瑩律師,這一集的主題是 Libra。在前面的課程中,討論了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現階段的應用、以及相關的法律議題。這次,我們終於可以聊一聊 Libra,這個進階版的殺手級應用。
Libra 是 Facebook 在 2019 年夏天忽然拋出來的一個議題,但什麼是 Libra?說起來有一點複雜。我不知道你收聽課程的當下,劇情已經發展到哪裡,但是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Libra 專案還在意見徵詢的初期,釋出的資訊並不多,即便專案負責人 David Marcus 出席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聽證,也不敢把話說死。因此各界都有不同的解讀,最後會長成什麼模樣,肯定也是多方協調折衝後的結果。
假設我們先跳過複雜的爭辯,假設一切都如同 Libra 的原定計劃,那麼你或許可以先試著想像,如果有那麼一天,當你打開手機訂餐、叫車、訂閱最新專輯或是 podcast,都是透過一個叫作 Calibra 的帳戶,直接支付一種叫作 Libra 的加密貨幣,就算是要跨境訂房、或是網購最新款的洋裝,也不用像以前總要偷偷心算這個美金價格是等於台幣多少。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無分東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大家都能「第一次用 Libra 就上手」,可能我等一下要討論的各種法律問題,也都不是問題了。
其實這樣的想像,並不是天馬行空,大家可以先看一下今天課程文稿中提供的第一張圖,羅列了 Libra 的發行機構 Libra Association 的創始成員,前面提到的各種數位平台服務,包括 Uber、Lift、Spotify、Booking.com、eBay、FARFETCH,都在名單上。
不過,從這個想像的畫面回到法律,我們來隨堂測驗考考大家:「Libra 到底是什麼呢?」大家如果還記得我之前在其它堂課程中提到加密貨幣的四種定義,應該可以很快搶答:「 貨幣!」
答對囉!如同先前所提過的,Cryptocurrency 中文常常稱為加密貨幣或是虛擬通貨,在法律上有至少四種完全不同的定義,包括:1. Commodity 商品、2. Security 證券、3. Digital Asset 數位資產 和 4. Currency 也就是貨幣。Libra Association 立志成為一個超級央行,號稱要發行 Libra 這種「全球通用的數位現金」(Global Digital Cash),搞得各國央行人心惶惶。但是類似這種穩定幣的概念,像 USDT、JPM Coin 等等,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為什麼 Libra 一出手,就引發全球矚目呢?
主要因為這一次是 Facebook,等於是連主流業者也「頭洗下去」的概念。這個全球市值前五大的網路巨擘,月活躍用戶高達 24 億,遠大於任何一個主權國家人口,幾乎是全球 77 億人口的三分之一。因此,當他號稱 Libra 所設計的遊戲規則,可以滿足貨幣運作的要件、可以實現區塊鏈應用大規模落地,大家會願意相信。
首先,你可以看看文稿中的圖 2, 關於 Libra 的基本架構這一張圖,雖然目前為止,外界對於整個專案的理解都還是 Facebook、Facebook、Facebook,但是客觀架構上,確實是成立了一個第三方非營利組織 Libra Association,每位創始成員各 1,000 萬美金的注資,以及使用者購入 Libra 的時候 1:1 的發行儲備,會由 Libra Reserve 這個儲備機制來運作,投入一系列低波動性資產,包括主流法幣(美元、歐元、日圓等等) 以及短期國債,並適時調節配置。也就是說,Libra 有自己的匯率,又不會像投資型的加密貨幣,價格高度波動,因此可以作為相當於法定貨幣的支付工具。這裡我們先不談創始成員可以取得的 Libra Incentive Token,類似證券型代幣的用途,但是我相信隨著 Libra 應用的規模化,這些投資型 Incentive 對於生態系的加速擴張也會扮演重要的角色。
至於所謂區塊鏈應用的大規模落地,到底是多大規模?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點選今天課程提供的連結,這是我在 Libra 公告之初發表的文章〈Facebook 推出加密貨幣 Libra,如何影響未來三十年金融體系〉。文章當中提到 Libra 生態系的佈局,幾乎是 Google 建構 Android 生態系的經典復刻,透過開放源碼 (Open Source) 的架構,吸引各路好手一起幫忙打群架。今天課程文稿中也提供兩個生態系的對照表,大家可以一目瞭然。過去臺灣的硬體產業在 Android 生態系當中找到了安身立命的位置,如果說 Libra、或是與 Libra 類似的嘗試,可能為全球生態系再度帶來十年、二十年的典範轉移,這一次我們要如何應對呢?也需要集結產官學界的力量共同來思考。
事實上,Libra 要做的不僅止於貨幣或支付工具,它也對外宣示了「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ing) 的願景。什麼是普惠金融呢?在傳統金融體系,許多人因為信用不足,無法獲得金融服務、或只能獲得少部分服務,我們稱為 Unbanked 或 Underbanked Population。但所謂信用不足,很多時候不是「信用不良」,而是「信用資料不足」,像是沒有報稅的資料,銀行無法判斷年收入。而我們在討論純網銀的時候說過,資料、數據,正是網路業者的強項,既然數據是新的石油,大型平台業者當然嚮往「資訊流串接金流」的完整生態系,嚮往「數據變現」最有效率的金融服務,如今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技術,讓這一切可以實現,為 Unbanked 或 Underbanked 民眾提供服務的「普惠金融」領域,正是網路業者相對於傳統金融業者的優勢,是一個可能創造多贏局面的切入點。
我們觀察 Libra 成員名單,正是這樣的盤算,包括支付業者、國際發卡機構、區塊鏈應用、加密貨幣服務業者、FinTech 金融科技業者和相關非營利組織,可以說 Libra 的整個生態系,就是一個抽象存在的超級應用程式 (Super App),什麼都能賣、什麼都不奇怪。而由於 Facebook 本身仍然握有絕對的數據、資訊流,Facebook 全資子公司 Calibra 則握有數位身分與金流,絕對會持續掌控整個生態系的盟主地位。
很多人不看好 Libra,從各種法律角度來質疑,但是 David Marcus 聽證會中一再強調,在線上線下交會的所謂 On and Off Ramps 必須做到的合規把關,包括 KYC 實名稽核、AML 防洗錢、CFT 反資恐,Libra 都會遵守,此外,在金融消費者保護的層面,也絕對會配合政府打擊犯罪的決心,甚至由於整個 Libra/Calibra 體系是採用類似 Facebook 的假名帳號 (Pseudonymous Account) 而不是匿名交易 (Anonymous),像 Silk Road 絲路那種 Darknet 暗網,因此更能配合並協助政府執法。
聊到這裡,你或許可以停下來思考,Libra 堅持的 Global Digital Cash 全球通用數位現金的概念,到底是在堅持什麼?在實體世界裡,現金會被用來洗錢嗎?會。會被用來買毒、買槍、交易贗品或贓貨嗎?會。但政府可以要求我們每一筆現金交易都要事前申請、事後報備嗎?不可以。為什麼?因為法治社會期待行政、立法、司法相互監督制衡,在沒有犯罪嫌疑、沒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我們不希望公權力的手提早介入。我們之前討論過中國的社會信用體系,方方面面監控人民的一言一行,反而是法治社會所不允許的。也因此,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對 Libra 的擔憂,是不是不需要多過對實體現金交易的擔憂,而對 Libra 運作的監督,是不是不應該亞於對政府公權力的監督?
由於其他大型平台例如 Google 和 Amazon 嚴重分食 Facebook 主要營收來源的廣告業務,我們大概可以想見對於 Facebook 來說,此時此刻推出 Libra 專案,絕對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 Side Project 副業而已,而是不成功便成仁的背水一戰。而一旦 Facebook 啟動板塊位移,Google 和 Amazon 等等其他生態系的盟主也不可能坐視。尤其,在中美貿易戰緊繃的當口,David Marcus 在聽證會上也擺明喊話說:「If we don’t lead, others will.」(如果我們不帶頭做,別人就會搶先了)。美國政府握有 Facebook、Google、Amazon 一手好牌,面對中國人民銀行宣稱啟動官方數位貨幣的計畫,大家覺得接下來劇情會怎樣發展呢?
聽完今天的課程,你是不是也體會到,Libra 看起來像法律問題、用起來是經濟問題、成不成卻是政治問題呢?我自己的猜測,無論媒體報導 Libra 的成員誰又不堪壓力決定跳船,排隊等上船的還有幾百、幾千個,最終 Libra 會與美國和其他主流貨幣國家協調出一個特殊的存在方式,類似的官方或民間生態系也不會只有一個。你如果想要系統性的認識 Libra,也可以回過頭複習一下我們聊過的數位身份 DID、相關的數據運用商業模式、隱私保護的問題、以及 DID 對既有數位廣告商業模式的影響。而各國政府持續積極檢討的 Antitrust 反壟斷議題,也絕對與今天討論的平台生態系息息相關。我會在後續的課程當中,跟你一起來關心。
其他課程單元包括:
00 說在前面:數位科技的前世今生
01 人工智慧好棒棒還是好怕怕? – 好 AI 與壞 AI
02 聽 AI 在唱歌 - 數位內容與著作權
03 你的網路銀行夠「純」嗎?- 純網銀與開放銀行
04 看不見卻一定用得著 - 區塊鏈與加密貨幣
05 孫悟空的 72 個分身 - 數位身分
07 自由業可以多自由?- 零工經濟與零工科技 (上)
08 斜槓人生適合你嗎? - 零工經濟與零工科技 (下)
09 數位公民的新挑戰 - 假新聞與媒體識讀
10 楚門的世界真人版?- 5G 、智慧城市與數位轉型
11 數據打造出的是神人還是狂人?- 數位經濟與數據壟斷
12 獨角獸的產地 - 數位國家愛沙尼亞 (上)
13 成功故事的背後 - 數位國家愛沙尼亞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