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號課堂:獨角獸的產地 - 數位國家愛沙尼亞 (上)

1 號課堂:獨角獸的產地 - 數位國家愛沙尼亞 (上)

Podcast 2020 / 03 / 25

1 號課堂:獨角獸的產地 - 數位國家愛沙尼亞 (上)
點我!王琍瑩律師親自獻聲講解!

大家好,我是王琍瑩律師。一路以來,相信你已經深刻感受到,整個系列課程是用兩個字貫穿,對,就是「數據」,我準備課程的初衷,也就是藉由拆解並檢視「數據」在我們週遭周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來推廣「數據識讀」(Data Literacy) 這樣重要的概念,幫助每一個數位公民,包括你、也包括我自己,能夠真正善用數據,而不是為數據所用,這是一個終身的學習過程。當然,我們也期待政府能夠持續關注、並且負責任地打造一個具備「數據識讀」能力的公民社會。因此,自然而然,我們會聊到公共政策。

最後的兩堂課,我想藉由我在愛沙尼亞 (Estonia) 參訪、以及回國之後持續與當地官員交流的學習心得,跟你一同思考,我們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數位公民」,可以怎樣協助形塑政府的公共政策。同時,當我們討論政府的數位轉型,相當程度也可以為企業的數位轉型帶來啟發。因為這當中必要討論的軸線、容易忽略的盲點,很多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就以這樣的主題,利用兩堂課的時間,來作為系列課程的完結篇、總複習吧!

我在愛沙尼亞參訪期間,剛好他們的一部「國片」在戲院上映,當地的朋友都跟我說一定要去看。我進了戲院,一坐下來,片頭旁白只講三句話,全場就笑了。他說:「Everyone in America has his own car. Everyone in Iceland has his own band. Everyone in Estonia has his own startup.」也就是每一個美國人都有自己的車子、每一個冰島人都有自己的樂團、而每一個愛沙尼亞人都有自己的 Startup 新創公司。截至目前為止的統計,一個小小的愛沙尼亞,總共就有 600 家 Startups,所以這句話真是一點也不誇張。這部電影的片名就叫「Chasing Unicorns」,蠻鬧的,你可以想像大家都追著獨角獸跑的畫面跟心情。如果你本身也是 Startup,你會聽懂整部片環繞著 MVP、Traction、Pivot、Valuation、Venture Capital 這些我們稍後會提到,連中文都很難翻譯的 Inside Jokes,整部片也大開律師的玩笑,甚至號稱史上最年輕、推動新創發展不遺餘力的愛沙尼亞前總理 Taavi Rõivas 也在片中跑龍套軋了一角,也難怪新創團隊都看得笑中帶淚了。

甚至說穿了,愛沙尼亞政府根本就是反過來把國家當作一個 Startup 在經營。今天我們想到愛沙尼亞,就想到「Startup Nation」、「Digital Nation」,也不得不說是愛沙尼亞政府的品牌策略相當成功。如果我們很概略來描述一段 Startup 的旅程,大致會像文字稿的圖 1 這樣,從組隊 (Team Formation) 開始,先努力提出一個 MVP (也就是 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性產品),來驗證團隊對於市場痛點與解決方案的假設是否正確,然後如果市場接受度持續成長(也就是所謂 Traction ),那通常代表達到 Product-Market Fit (也就是產品與市場相契合)。如果沒有 Traction,顯然團隊必須修正或者轉向 (也稱之為 Pivot) ,直到成功得到 Traction,才會進入品牌行銷與市場擴張的階段。

Graphic 1

(資料來源:http://mrjamie.cc/2011/11/08/product-market-fit/)

而愛沙尼亞是怎麼做的呢?舉例來說,當政府規劃推動一項政策,在大規模震撼教育之前,會丟出議題、測試市場回饋,這時候,政府並不怕被罵,反而是怕沒有人願意表達意見。而所謂使用者回饋,包括「為什麼」和「為什麼不」,所以,除了數據的、量化的分析之外,也重視數據看不到的、質性的分析。

先說為什麼是愛沙尼亞,其實你應該也有發現,愛沙尼亞這地方常常出現在像是「獨角獸與牠的產地」這一類的媒體報導,獨角獸 (Unicorn) 用矽谷的語言來定義,就是估值 10 億美元以上的未上市科技公司,幾個最有名的例子包括:
• 2005 年通訊軟體 Skype 被 eBay 以 26 億美元併購,它原本是愛沙尼亞的公司
• 而除了 Skype,近幾年還誕生了另外三隻獨角獸:Transferwise,是做跨境匯兌的 FinTech 新創;PlayTech,是做線上博奕遊戲軟體的開發廠商;和滿街跑的 Bolt,也就是歐洲版的 Uber,之前是叫作 Taxify,不過跟我們聊過的 GoJek 重新設計商標圖案一樣,因為想要發展載人或載貨以外的 On-Demand 隨選服務所以從 Taxi 的衍生字 Taxify 更名為 Bolt。

獨角獸最大的產地應該是矽谷啊,為什麼愛沙尼亞的表現特別受到關注呢?其實是因爲他們的獨角獸產量和人口不成比例,愛沙尼亞面積只比台灣大一些,但大部分是森林,全國人口甚至比一個台北市還少。不過,他們與台灣也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一樣缺乏天然資源,都有大國環伺,都經歷艱困的歷史,但也都有一些地緣優勢,因此愛沙尼亞的「小國大戰略」,也成為我們政府想要研究和學習的對象。

文字稿圖2是愛沙尼亞從 2000 年到今天將近 20 年的大事紀,你可以看到最一開始,愛沙尼亞政府,就像經營一個 startup 一樣,從使用者「最有感」的報稅和停車開始,提出 e-Tax Board、m-Parking 這樣的 MVP (也就是最小可行性產品),受到民眾歡迎,目前全國已經有 95% 的報稅案件是經由線上系統辦理,到 2001 年 X-Road 的國家資料平台,把政府和民間的資料庫系統性連結起來,到 2002 年推出 eID 數位身分,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三部曲,由簡入繁,由具體到抽象,民眾是先知道 Why,然後體驗 What,然後政府才有辦法說服大家說:如果我們想要獲得更多這樣便利的線上服務,我們的 How 就是要開放資料、要全面推動數位身分。像 i-Voting 線上投票、e-Health 醫療數據數位化這些相對敏感的措施,都是在 e-School 數位學習、e-Ticket 數位票券之後,才逐步漸進式推動,尤其,當政府取得大量即時有效的數據之後,便能進行數據分析與系統的優化,從而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Graphic 2
Graphic 3

(資料來源:https://e-estonia.com/wp-content/uploads/eestonia-vihik-a5-edm.pdf)

今天,愛沙尼亞政府可以很驕傲地在國際間宣稱:「除了結婚、離婚和買房子之外,所有公共服務都可以線上辦理。」接下來的幾年,我們預期會看到數據在智慧醫療 (包括基因檢測與個人化的醫療措施)、乃至於無人車的應用,在愛沙尼亞政府的積極推動之下,也會有進一步的開展。

當然,無論是矽谷、以色列還是愛沙尼亞,任何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都沒有辦法直接複製貼上,適用於台灣。愛沙尼亞起初是因為脫離蘇聯獨立之後,政府部門大規模世代交替,因而有許多創新的理念,然後政府經費不足,因此希望透過全面數位化提升行政效率,還有像是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冬季大雪等等因素,推廣數位化行政可以獲得民眾支持大於阻力。

還有,我必須說,因為愛沙尼亞政府是把國家當做 Startup 來經營,進入規模化階段之後,當然也就努力想把「數位治理」(e-Governance) 當作一門生意,透過模組化推廣到其他國家。但是,在展現這些亮麗的成績單的同時,我相信愛沙尼亞政府與民間一路上面臨的挑戰也不會停止。像是 2007 年著名的俄羅斯駭客攻擊事件之後,政府與民間才開始協力推動「Cyber Hygiene」強化資訊安全的觀念。或者像是 Danske Bank 這間跨國商業銀行牽涉大規模洗錢犯罪,據傳愛沙尼亞分行也捲入俄羅斯黑幫洗錢活動,2019 年的年底已經被當地金管會勒令歇業,前分行主管在調查期間因故身亡,也使得案情更加複雜。在數位創新、金融科技的發展中,如何防範資安風險、兼顧防洗錢、反資恐等等這些傳統交易的天條,都需要同步關注。

說了這麼多,你是不是在想「欸?怎麼都沒有提到最夯的 e-Residency 呢?」e-Residency 也就是「數位居住證」,可以說是全球首創的一個新的概念,但是,你知道它的由來嗎?話說很久以前,波羅的海三國同一時間脫離了蘇聯統治,大哥拉脫維亞說,我們要繼續維持文化優勢,二哥立陶宛也說,我們要繼續推動貿易優勢,而小妹愛沙尼亞,因為什麼優勢都沒有,只好說:「我們可以無中生有,生出一道任意門,為全球企業打開歐盟市場。」這就是 e-Residency 的由來。不得不說,愛沙尼亞全國上下都是很會「賣國」的超級業務員。所謂「小國大戰略」,其實也就是「Hack everything!」的 Startup 思維,這樣的思維,讓資源匱乏、地廣人稀的愛沙尼亞,用 e-Residency 壯大自己的數位人口,就像我們之前聊過,在數據的世界裡是沒有國界的,也就像 Facebook 的數位領土概念一樣,相信不久的將來,愛沙尼亞的 e-Residency 核發數量,會超過本身的人口數,小國也終將成為「數位大國」。

今天的課程先到這裡,下次的課程,也就是我們的最後一堂課,我們會舉三個例子,來說明我所看到愛沙尼亞成為全球矚目的數位國家,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我們下次再見!

其他課程單元包括:
00 說在前面:數位科技的前世與今生
01 人工智慧好棒棒還是好怕怕? - 好 AI 與壞 AI
02 聽 AI 在唱歌 - 數位內容與著作權
03 你的網路銀行夠「純」嗎?- 純網銀與開放銀行
04 看不見卻一定用得著 - 區塊鏈與加密貨幣
05 孫悟空的 72 個分身 - 數位身分
06 臉書的超級央行夢 - Libra 加密貨幣生態系
07 自由業可以多自由?- 零工經濟與零工科技 (上)
08 斜槓人生適合你嗎? - 零工經濟與零工科技 (下)
09 數位公民的新挑戰 - 假新聞與媒體識讀
10 楚門的世界真人版?- 5G 、智慧城市與數位轉型
11 數據打造出的是神人還是狂人?- 數位經濟與數據壟斷
13 成功故事的背後 - 數位國家愛沙尼亞 (下)